导语:冬天天气寒冷,宝宝抵抗力弱,容易发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果治疗不当,宝宝甚至会出现面瘫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家有宝宝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面瘫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专家指出,其实这种病不分男女老少,也没有特别的性别或年龄“偏好”。只要身体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具备了诱病的因素,即便是婴幼儿也概莫能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临床上,大部分原发性面瘫的孩子在发病之前曾经出现过受寒感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病症。眼下正是冬天,气温不稳定病毒逐渐活跃,鉴于孩子的自我防病能力相对较弱,专家提醒家长日常应该多留心,遇到降温或前往气温较低的地方时,一定要为孩子做足防寒的措施,并在平时适当加强身体锻炼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远离病毒的侵袭。
宝宝歪嘴流口水
笑得比哭还难看
才11个月大的豆豆一个多月前曾经患过一次感冒,发了两天烧后,有一天早上起来妈妈发现他一直歪着嘴,口水还不时地顺着嘴角流下来。喝水时,小家伙的嘴巴歪得更明显,而且还合不拢嘴,边喝水边往下滴。奶奶像往常一样逗他笑,却发现他脸上的肌肉似乎不太听使唤,笑起来表情更古怪,比哭还难看。
这孩子到底怎么了?妈妈和奶奶马上抱着孩子去了医院。医生一会儿哄豆豆笑,一会儿又对着他鼓腮,边逗边观察他的面部表情,结果发现他一边脸的表情肌僵硬,口角歪斜、流口水、无法模仿鼓腮的动作。通过这些检查后,医生诊断豆豆患上了小儿面瘫。
冬季气候寒冷,抵抗力较低的宝宝比较难以抵抗寒冷,一旦家长没有为孩子做足防寒措施,就很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为此做足日常的防寒措施尤其重要,此外注意饮食、运动等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帮助宝宝顺利过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发病:
男女老少皆能中招
“很多人都以为面瘫是成年人甚至是中老年人才会有的病,其实这种病不分男女老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教授告诉记者,面瘫并没有特别的性别或年龄“偏好”,即便是婴幼儿也难以“幸免”。入冬以来,他已经接诊过好多例小儿面瘫,曾经连续几天都有小患者出现,最小的只有几个月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面瘫的病因很复杂,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多与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有关。”庄主任解释称,现代医学界按主要病因将面瘫分为原发性、创伤性和肿瘤引起等多种,其中原发性的比例最高,虽然病因尚不完全确切,但多与病人自身抵抗力下降,同时又受风寒侵袭或病毒感染有关,进而导致面神经缺血、缺氧甚至发生面神经组织水肿。从这个角度来讲,男女老少只要身体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具备了致病的因素,概莫能外。
临床上,大部分原发性面瘫的孩子在发病前有过受寒感冒,上呼吸道出现过病毒感染。这类孩子若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一般三四个星期就能好转。但也有小部分孩子因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诊疗,或是因面神经受损程度较为严重,形成难治性面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诊断:
必要时影像学辅助筛查
庄主任指出,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尚有不足,有些甚至连话都不怎么会讲,在出现面部肌肉感觉异常时,很难在第一时间清楚自诉。而一些家长在发现孩子表情有点古怪时,一开始大都不会跟面瘫联想到一起,因此不少面瘫宝宝在诊断上不够及时。
但患儿家长反映,即使觉得孩子不对劲,也不知道该通过何种方式来判断孩子是否面部神经出了问题。对此,庄主任支招称,一旦家长觉察出宝宝表情有异常,可尽量逗着他鼓腮、眨眼、嬉笑,并仔细观察孩子,若出现歪嘴或眼睑难闭合的症状,提示可能面部相关表情肌出现瘫痪,即可作初步诊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不过,婴幼儿表达能力和对语言的领会能力确实有限,有时引导其做相关的动作仍难以有效排查。特别是一些难治性小儿面瘫很可能不是常见的周围性面瘫,不排除跟颅内潜在肿瘤压迫到面神经有关。如果是因颅内肿瘤引起的面瘫,确诊太迟,肿瘤进一步长大对脑部的损伤越大,更影响预后效果。因此,必要时,在医生的建议下考虑做MRI等影像学检查来帮助及早筛查,以免错过及时治疗的时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预防:
保暖防寒护好“门面”
如何让宝宝远离面瘫?庄主任指出,孩子跟大人不太一样,可能遇到气温骤降往往未能及时自觉添加衣物。所以,家长要多留心,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宝宝增减衣服。
遇到降温或前往气温较低的地方度假时,一定要做足防寒措施,待在户外时特别要保护好宝宝的“门面”,必要时戴上帽子和围巾,避免宝宝直面寒风诱发面瘫。大冷天,给宝宝洗头洗澡时也要注意保暖,洗完之后要彻底擦干、吹干再出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进入冬季后,气温逐渐下降,一些感冒病毒又逐渐开始活跃,季节性流感可能进入高发期。在这个特定的时节里,爸爸妈妈更该应增强防范意识,调整好宝宝的日常作息,保证宝宝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并适当加强身体锻炼以提高免疫力、远离病毒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