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年一到冬季,各种大小疾病轮番侵袭,有很多宝宝都会出现发烧、感冒、流鼻涕、咳嗽等,而且病程时间长,次次看门诊都深感麻烦。别着急,今天我们就跟随一记者一起过一步看病流程,以防必要时不知所措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孩子哭,大人愁。在医院里每一个高举的吊瓶下面,都有一个哭闹不休的孩子,还有守在一旁担忧的家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如果你在最近走进过儿科门诊以及输液室,那么以上这个场景你一定不陌生。小脸挂着泪痕,手上玩着玩具,在妈妈的“哄骗”下不时露出一个笑脸。输液诊室,家长们的表情正相反,紧皱的眉头好像在说:宝宝生病了咋那么难好?
记者将带您“走”一遍看病的各个流程,从门诊、检查、治疗等方面,给家长们做一个提醒。
判断病情:看清情况再就医
记者来到沈阳市儿童医院输液室看到,小儿感冒果然步入了高发期。两排椅子的输液室,坐满了孩子与家长。
沈阳市儿童医院内科门诊主任李晓菊表示,进入冬季后,气温逐渐下降,门诊量也随之上升。通常来就诊的宝宝大多是抵抗力低,经受不住天气骤变而导致生病,通常伴有咳嗽等症状。最近平均每天门诊量都能达到500~600人,而点滴量也能在每天300~400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门诊问诊:症状讲得越具体越好
到了门诊挂号后,接下来就是带着孩子来到诊室,与大夫进行直接对话。
当医生询问起一位家长,孩子是什么症状时,记者注意到,一位年轻的母亲语塞了,支支吾吾地说,宝宝就是表现得不爱吃奶,然后才想起来给他量体温,没想到烧到40摄氏度,这时才想起来就诊。
李晓菊建议,宝宝不同于成人,首先表述能力较差,不能说出自己的症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另外,对于几个月的幼儿来讲,症状更不明显,那么就更需要家长仔细观察。这对于医生进行诊断、用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个月以内的婴儿,一旦感冒,绝对是最让家长头痛的。李晓菊提醒,一般婴儿感冒,可以分为轻重中几个方面。
轻度感冒,幼儿会有吐沫的表现,这是由于呼吸道炎症所带来的;中度感冒,则会在喝奶时,嗓子眼里有咕噜声。
而重度感冒,则会有不爱吃奶、拉肚子等表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化验检查:抽血、验尿必不可少
孩子感冒了,就应该直接开药,做那些检查,让孩子又哭又闹的有必要吗?
李晓菊分析,这个检查非常有必要。就拿孩子感冒来说,验血验尿两个项目必不可少。验血,是为了观察白细胞的高低,有利于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而尿常规,则会帮助排查出由于尿路感染而导致的发烧。
李晓菊表示,不要小瞧这个尿常规检查,有16%的小儿发烧都是由尿路感染而起。而尿路感染的症状通常不那么明显,仅有极少数儿童才会有尿频、小便疼痛的表现。因此,尿路感染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用药治疗:点滴还是吃药?
当作出诊断以后,家长们还要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点滴还是吃药?
李晓菊分析,一般来讲,“心急”的家长往往都倾向于直接点滴,认为这样好得快。而也有一些家长则能够耐心听从医嘱。其实点滴还是吃药,除了尊重家长的意见外,主要是根据孩子感冒轻重与否决定的。
孩子不爱吃药,怎么办?李晓菊建议,在这种孩子无法配合用药的情况下,应该考虑点滴治疗。因为这样,不仅减少孩子拒绝吃药时的哭闹,也能够让孩子尽快康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康复痊愈:一般要做3次尿常规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已经痊愈?李晓菊分析,单纯从是否发烧、咳嗽等症状来看,并不科学。
不发烧不能作为痊愈的表现,尿常规才是孩子病情好坏的指标。许多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着急带着孩子出院,而病情反复时,不得不再次住院。
李晓菊表示,通常都会建议家长在给孩子做出院准备的时候,做3次尿常规。第一次是孩子发烧时,第二次是孩子退烧后;第三次是再隔一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秋冬季节气候多变,宝宝抵抗力差就特别容易生病,而且一旦患上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好起来,总是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行,这也确实让爸爸妈妈们担忧。在小儿疾病的判断与治疗上,爸爸妈妈们要多了解一些知识,积极地做好防治,帮助宝宝能够尽快地康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