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天气渐渐凉了,小儿咳嗽又成为了常见问题,听着宝宝发出“咳咳咳……”的声音,爸爸妈妈心里十分着急。那么,小儿咳嗽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当宝宝出现咳嗽症状时需要就医吗?如何区别小儿咳嗽的程度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咳咳咳……”宝宝的喉咙发出一阵呼噜呼噜的声音,接着就会剧烈地咳嗽起来,小脸都憋红了。小儿咳嗽可不一定是由感冒造成的,许多疾病例如过敏、炎症等都会有咳嗽症状,所以爸爸妈妈不要把小儿咳嗽简单地当成感冒来治。有些情况下宝宝咳嗽一定要去医院,及时治疗,那么如何区分小儿咳嗽的严重程度呢?一起来看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宝宝咳嗽不一定是感冒引起的。许多疾病都可能有咳嗽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肺炎、咽喉炎等,咳嗽对西医来讲仅仅是一个症状而已,治疗上主要采用消炎、止咳。而中医认为,咳嗽虽然是肺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自古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指出咳嗽不仅为肺脏疾病的表现,其他器官有病累及肺时,也可发出咳嗽。
咳嗽发生的原因,通常会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因风、寒、热、燥等外邪侵袭所致,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常常并发感冒;内伤咳嗽则有脾虚、肺虚、肾虚之别,其特征是病情缓,病程长,反复发作。家长要区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治疗。
宝宝由于呼吸道尚未发育健全,小儿咳嗽比大人反应严重,多数会咳嗽不止。有些家长看到宝宝咳嗽,就以为是患了感冒,自行给宝宝吃药。用药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的胃口差了,食欲不好,营养就跟不上,孩子的抵抗力就差,这样一来孩子更容易感冒、咳嗽,所以这类孩子就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孩子往往长得瘦小、面色焦黄,甚至会引发哮喘。所以当孩子有咳嗽症状时,父母要先观察其咳嗽,看有无并发症以及全身症状,再决定是否立刻就医。
当宝宝出现咳嗽症状时,爸爸妈妈千万别认为没什么,吃点药就能好,其实咳嗽只是一种症状,主要还是得找到引起咳嗽的原因,再做解决,才能取得缓解的效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宝宝的5种咳嗽必须上医院
1、夜间干咳。如果孩子咳嗽不断,且一到晚上症状就加重,家长要小心了,这可能是哮喘的症状。此时,应该带孩子去看医生,如果他们出现无法吃饭,喝水或说话困难,最好叫急救车。千万不要以为宝宝是夜间着凉。
2、呼吸时发出异常声音的咳嗽。如果孩子已经感冒好几天,咳嗽声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嘶嘶的声音,呼吸也显得急促,且很爱发脾气,可能是支气管炎造成的,严重时可能需要吸氧。带孩子去看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发出嗬嗬声的咳嗽。妈妈要仔细观察,如果孩子咳嗽频繁且在咳嗽呼吸间隙会发出“嗬嗬”的呼吸不通畅的声音,这是细菌感染的症状,可能有痰液甚至块状物阻塞了呼吸道,需要马上去医院。6个月以下的婴儿需要住院观察。
4、痰多影响呼吸的咳嗽。孩子感冒一周后,情况没有好转,且咳嗽起来痰变很多,呼吸也比平时快了。这很可能是肺炎的症状,要送孩子去医院照X光,且要使用抗生素。一般来说,肺炎是可以在家里照料的,但是严重的要住院。小儿肺炎千万不能延误了治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发烧伴随咳嗽。孩子发着高烧,同时无力、嘶哑地咳嗽着,身体酸痛,流鼻涕。这种症状通常是流感,应让孩子尽量多吃水果,没有胃口的话可以把水果榨汁给宝宝喝,凉凉的酸甜的果汁对发烧的宝宝很吸引且有好处。6个月以上可以服用退烧药,也可以把布洛芬混在食品、饮料中给他服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种护理为主的小儿咳嗽
仔细观察宝宝咳嗽症状,如果是一下5种咳嗽,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缓解症状,治疗咳嗽。
1、感冒、发烧和咳嗽后又一直咳嗽。
2、咳嗽、痰多,但不发热,精神好。
3、虽有咳嗽、发烧,但精神好,大多是感冒或扁桃体炎。
4、只发生在清晨的咳嗽。
5、紧张时或运动后的轻微咳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儿过敏性咳嗽6大症状
除了疾病因素外,如果宝宝咳嗽符合以下标准,多是由于过敏引起的咳嗽,可以给宝宝查一下过敏源,并进行抗敏治疗护理。
1、咳嗽反复发作持续1个月以上,以干咳为主,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运动后加重;
2、咳嗽多与接触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接触变应原或运动过度有关;
3、可有过敏性鼻炎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家族史,过敏原检查呈阳性反应或IgE水平增高;
4、气道反应性增高;
5、抗生素或对症治疗2周以上无效,而对抗过敏治疗或支气管扩张剂有效;
6、排除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原则和典型哮喘一样,主要以脱敏治疗和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为主。一旦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停止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同时应注意避免过敏原的接触。
宝宝出现咳嗽的症状,家长不要简单地认为就是感冒所致,其实引起小儿咳嗽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好能够辨别清楚再进行治疗,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症状严重的话,最好能够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