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情提醒
本报记者 李沙青
【核心速读】
随着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生长发育环境有了较大变化,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危险因素在显著增加,但家长、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水平明显不够。日前,由健康时报社主办,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2013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全国巡讲第五站走进昆明。活动旨在传播正确的儿童生长发育知识,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推动全社会对矮小儿的关注。
治与不治会影响终生
魏泽洋,28岁,安徽人,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全国矮小人联谊会副会长。眼前的小魏1.67米的身高,开朗的笑容,清晰的思维,熟练的沟通能力,谁也无法想象在19岁时,他还是一位身高只有1.2米的矮小患者。李娟,20岁,云南泸西人,身高1.26米,是一个清雅秀丽的姑娘,但在17岁的时候,她身高只有86厘米,是一名经常遭受同龄孩子欺负的矮小患者。与魏泽洋和李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矮小人联谊会会长、来自上海的逯家蕊,今年33岁,身高却只有116厘米。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那个年代缺乏矮小症的治疗知识,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身高再也不能长了。”家蕊说,2岁时她的身高就与同龄孩子有很大差距,但一直被认为是营养不良,四处求医几年后才被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
“我小时候用过一段时间国外的生长激素,长高了27厘米,但因为家庭经济能力的原因,无法再用药,身高就停在110厘米不长了。后来使用了国产的生长激素,又长高了6厘米,5年前因骨骺线完全闭合,就无法再长高了。”逯家蕊告诉记者。
而魏泽洋就幸运多了,在2007年医院检查的时候骨骺还有很大生长空间,开始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几年的时间,身高迅速增长,“5年的时间,我从当初的矮小幼稚,变成了现在的稳重成熟,从矮小人变为正常人,改变了一生的命运”,魏泽洋说。
如何判断得了矮小症
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曾明辉教授介绍,目前临床上用标准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第3百分位或低于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症。也就是说,将100个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由高到低排成队,排在最后3名以下的即为矮身材。
生长速度减慢往往是儿童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每一个儿科医生、家长及老师应重视准确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持续2-3年。2-12岁身高的估算公式为:年龄×7+70厘米,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以后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
小儿生长不良和成人矮身材有很多的原因,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性早熟,还有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全身性疾病、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等均可导致矮小,应找儿科内分泌专业医生诊治,不可盲目治疗。
矮小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曾明辉教授介绍说,“根据2010年对昆明市9.5万名儿童的体检记录进行统计,昆明市儿童矮小发病率约为3.3%。”儿童矮小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花钱越少。一个体重20kg的患儿治疗一年花费2万-4万元,一个60kg的矮小症患者一年则要花费6万-16万元,而且效果不如前者好。
7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幸福生活只能发生在童话故事里,在现实生活中,身材矮小带来的问题却太多太多。
首先,矮小症患者身心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虽然他们的智商属于正常范围,但大多有心理内向、情绪不稳的个性特征,存在交往不良和社交退缩现象。上海市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矮小症患儿都存在自卑、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有的孩子甚至因为身材矮小而不愿上学。
此外,身材的缺陷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升学、就业及婚姻。逯家蕊向记者倾诉他们这个群体的烦恼:“我们很多人在上小学、中学、大学以及找工作的过程中,几乎一开始都是被拒绝的。”
0-3岁要定期监测
儿童矮小症发病率虽然高,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相关知识、不重视孩子身材矮小的问题。超过半数家长不知道0-3岁就需要观察儿童身高;1/3以上的家长没有科学测量儿童身高的习惯;3成家长误认为只要营养跟上了,身高就能追赶上;70%以上的家长对矮小症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认为矮小可能是一种疾病,在发现孩子矮小后固守“晚发身”“二十三窜一窜”这样的错误观念盲目等待。
曾明辉教授建议家长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如果在班级站队总是排在前三名,或比同龄孩子个头矮5-10厘米,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家长在发现孩子矮小的第一时间,就应该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内分泌门诊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干预。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或轻信广告,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给孩子的一生造成悲剧。
和骨骺线抢身高
据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李媛副教授介绍,不同疾病开始治疗年龄不同。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后应尽早开始治疗,4-6岁是其他生长激素治疗适应症的合适年龄,例如特发性身材矮小、小于胎龄儿等,从4岁开始治疗较为合适。
国内接受矮小治疗时间比较晚,70%的年龄段在11-16岁。而国外的治疗平均时间为6岁。开始治疗年龄偏大,对成年身高贡献较小,早期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的成年身高。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骨龄如果超过15岁,男孩的骨龄如果超过17岁,这时其骨骺线大多已经闭合,长高的机会就非常小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越能够对孩子进行更好的干预治疗。只要治疗及时,孩子一般是可以拥有正常人身高的。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这样的孩子,他们来就诊时已经十六七岁了,骨龄片显示骨骺线已闭合,作为医生,我们就很无奈。像逯家蕊这样,就是非常遗憾地错过了治疗期,导致终身矮小的例子。”李媛副教授介绍说。
据李媛副教授介绍,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使矮小症患者最终身高获得改善的最大效果是第一年,最多的一年能长21厘米。治疗一般在骨骺闭合后停止,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用药,切忌自行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