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夏季到了,如果护理不当,小儿常常会出现这个季节的常见疾病,例如小儿夏季热。此病虽然可不药而愈,但是容易复发,而且会诱发各种并发症,给宝宝健康带来影响,所以需要家长们引起重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丹丹今年两岁了,这几天体温总在37.5~39.5℃之间波动,即使用了退热药,体温也只能暂时下降,而且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已经持续半个月了。丹丹到医院就诊,医生未发现她有病理性改变,当做感冒治疗了10天,未见好转。医师诊断丹丹患了小儿夏季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可不药而愈 但影响生长
小儿夏季热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尚未完善,体温调节的功能也比较差,再加之发汗机能不健全,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所以导致机体排汗不畅、散热缓慢,难以适应夏季的酷热环境,故而造成发热持久不退,其中尤以营养、发育较差或病后失调的孩子发病率为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孩子今年患此病后,下一年往往会复发,有的孩子会持续2~4年,不过症状会有所减轻,病程也较短。虽然此病可以不药而愈,但若不加强防治,不但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且由于孩子抗病能力下降,还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如消化不良、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等。所以,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护理和治疗是极为必要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宜清淡饮食 多喝凉白开
由于小儿夏季热缺乏特效药,所以预防比治疗显得更重要。加强居室防暑、降温、通风、散热,让居室保持凉爽、空气新鲜。若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不超过7℃),并要注意定时通风换气。加强锻炼,少带孩子到高温酷热的地方去游玩,多带孩子到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玩耍,增强孩子身体素质和适应气候的能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孩子患了夏季热后应适当多饮水,以凉(温)白开水为佳,果汁和蔬菜汁亦可。体弱多病的幼儿不宜在酷暑盛夏断乳,应加强营养和护理。要给小儿穿宽松、柔软、透气、吸汗性能好的衣服,保持小儿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洗手,勤换衣服和尿布。小儿少汗或无汗时,可洗温水浴(水温一般比孩子体温低3~4℃),每天2~3次,每次洗15~20分钟,以促进皮肤血管扩张散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对发热较高的孩子,可用酒精擦浴,但不宜用冷水擦浴,以免闭汗使体温更高,甚至引发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更不能滥用抗生素。夏季热的表现除了发热、多饮、多尿、少汗、汗闭等症状以外,还会出现咽喉红肿、充血等轻微的炎症,但并非细菌入侵引起,所以切忌给孩子服用消炎药物,否则容易发生肠胃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导致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引起病情的恶性循环,损害孩子健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儿夏季热的食疗方
莲子羹:清心益脾,养心安神,适用于小儿夏季热,汗出过多,乃至心气受损,心悸不宁等。
做法:将莲子温水洗净,,浸泡发好,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熟透,再加冰糖调味即可。夏日当点心给小儿食用。
茭白粥:解热毒,除烦渴,通二便。适用于烦热,消渴,小儿夏季热等症。
做法:茭白洗净切细丝,加水煎取汁液,与淘净的粳米一同按常发煮粥即可。日服一剂,数次食用。肾病级尿路结石患者不宜服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药辅助:
藿香叶3g,佩兰叶2g,鲜荷叶15g,薄荷叶3g,麦冬10g,芦根10g,天花粉10g,参须5g。
参须放水适量蒸兑,其余药水煎,先将麦冬、花粉加入100ml水中,沸后再前5-10分钟,入其它药,沸后再煎1分钟(均用中火)。 日1剂水煎服。
|